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好婚俗云智库
婚俗智库  > 所属分类  >  吉祥图案   
[0] 评论[0] 编辑

     囍,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以两个喜组成的图符。中国民间装饰洞房的习俗之一,古今普遍流行。婚礼中,剪出大红双喜字贴于洞房中堂,指婚姻中男女双方共同迎接喜庆的一天;也多用于婚嫁等喜庆场合,表示喜庆与祝福。

“喜人喜”,貌似一对有缘男女相偎相依、牵肠挂肚、含情对目,在互盟不离不弃、白头偕老之誓言。喜字是吉加吉,“喜人喜”字当然的就是吉祥人嫁吉祥人的意思。
喜人喜(双人囍)字,象形兼表义,表义兼表音,看上去简练生动,整体协调,十分美观,且寓意深刻,具有祝福婚姻美满,囍人同心,白头偕老的美好意义。一桩美好的婚姻要靠两个人去用心经营,“喜人喜”的妙处,恰恰在于他把人们内心祈求恩爱幸福的意愿体现的淋漓尽致。
仔细品味这“喜人喜”, 正恰似《我侬词》,“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于是有燕尔新婚视他做“爱情誓言”贴在爱巢,更有人趣味的赞赏他为“婚姻的守护神”。

相关传说

编辑 语音
关于该字符的传说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话说23岁的王安石一年赴京赶考,途经马家镇,当时天色已晚,便决定留在镇上歇息。饭后闲来无事,他遂上街闲逛,却见一个大户人家的宅院外面挂着一盏走马灯,灯光闪烁,分外耀眼。王安石走近细看,只见灯上分明写着“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的半幅对子,显然是在等人对出下联。王安石见上联不由拍手连称“好对!好对!”他的意思是说这上联出句妙,站在一旁的管家却误以为他是说对下联容易,便马上进去禀告宅院的主人马员外,但待出来时,已不见了王安石。
第二天,王安石进了考场,答题时一挥而就,交了头卷。主考官见他聪明机敏,便传来面试。考官指着厅前的飞虎旗曰:“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脑中立刻浮现出马员外家走马灯上的那半幅对子,不假思索地答道:“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他对得又快又好,令主考官赞叹不已。
考试结束,王安石回到马家镇,想起走马灯对他的帮助,又特意走到马员外家观灯,已企盼多时的管家立即认出他就是前几日称赞联语的那位相公,执意请他进了宅院。看茶落座后,性急的马员外便敦请王安石对走马灯上的对子,王安石再次移花接木,随手写道:“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员外见他对得又巧妙又工整,马上把女儿许配给他,并主动提出择吉日在马府完婚。原来,走马灯上的对子,乃是马小姐为选婿而出的。
结婚那天,马府上上下下喜气洋洋。正当新郎新娘拜天地时,有报子来报:“王大人金榜题名,明日请赴琼林宴!”真是喜上加喜,马员外大喜过望,当即重开酒宴。面对双喜临门,王安石带着三分醉意,挥毫在红纸上写了一个大“囍”字,让人贴在门上,并随口吟道:“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
从此,“囍”字便被传开了,其后,“囍”字和结婚时贴红双喜,在我国民间开始流行。
作词:刘国彬
今儿我当新郎心里爽朗朗
今儿我当新娘 心里暖洋洋
红红的双喜闪金光 映红了我的俏新娘
红红的绸带缘分长 系住了我的俊新郎
鞭炮锣鼓声声响 恭喜你我拜花堂
(一拜天地
日月星辰放光芒 山川河流齐欢畅
(二拜高堂)
叫声爸妈好爹娘 感恩育儿成栋梁
(夫妻对拜)
你我对拜情意深 胜过七仙女和董郎
(送入洞房)
你我牵手入洞房 和谐恩爱地久天长
(说唱)
天也喜 地也喜喜鹊在歌唱
富贵欢喜图 象征喜庆表达之意
富贵欢喜图 象征喜庆表达之意(6张)
你也喜 我也喜 囍字贴成双
花儿香 月儿圆 月老送良缘
龙配凤 凤嫁龙 龙凤呈吉祥
欢快的音乐响起来 醇香的美酒喝起来
装满亲朋的祝福 感谢好友的喝彩
红双喜呀喜成双 两颗心儿有力量
携手相依来启航 永结同心安家兴邦

油菜花字符

编辑 语音
油菜花字符
油菜花字符(3张)
2016年2月26日,四川绵阳市三台县三元镇,油菜花开始绽放。金钟山下的油菜花地里,一个约2000平方米、紫色的“囍”字镶嵌在花田中,格外耀眼。


“囍”原本并不是字 是古人创造出来的一种吉祥图案

古人眼里最吉祥的4个字

导读:“囍”原本并不是字,而是古人创造出来的一种吉祥图案,但“囍”却是人们最喜欢的一个喜庆字。“囍”读作xǐ,与“喜”同音,意思是“双喜”。

从过年到整个正月里,“吉祥如意”都曾是古人最青睐的流行语。古人除了语言上表达吉祥,还利用字形从视觉上表达吉祥的愿望。其中,以“囍”、“壽”、“卍”、“回”这四个字变化出的吉祥图案最受欢迎,寓意也最为丰富……

最喜庆的吉祥字

“婚姻圆满”

圆形多“囍”寓意“喜事连连”

“囍”原本并不是字,而是古人创造出来的一种吉祥图案,但“囍”却是人们最喜欢的一个喜庆字。“囍”读作xǐ,与“喜”同音,意思是“双喜”。

有关“囍”的由来,有这么一个流传广泛的民间传说:当年,北宋政治家王安石赴京赶考,在汴梁(今河南开封)附近看见一富贵人家悬联择婿,上联为“玉帝行兵,风枪雨箭,雷旗闪鼓,天作证”。

王安石虽是才子,但一时无以作对,匆匆赶考去了。应考时,主考官听说王安石有才,遂以厅上随风飘动的飞虎旗为题出对:“龙王设宴,月烛星灯,山食海酒,地为媒。”王安石一听巧了,遂以择婿联作对,大获主考官赏识。

出考场后,王安石又来到那户人家门前,见择婿上联仍在,又以主考官的联子应征作对。招婿的人家大喜,招王安石为女婿。办喜事那天,刚好科考揭榜,王安石金榜题名。洞房花烛之夜,心花怒放的王安石在红纸上,即兴写了斗大的连体喜字——“囍”,并吟诗一首:“巧对联成红双喜,天媒地证结丝罗。金榜题名洞房夜,小登科遇大登科。”

此事传开后,人们纷纷效仿,婚嫁时写“囍”字、贴“囍”字遂成风俗,至今盛行。很显然,这仅仅是传说。笔者查阅了王安石各个版本年谱,也没发现这一掌故。倒是发现类似传说还有另外的版本,说是王安石赴京赶考途中,路过一个叫马家镇的地方,看到土豪择婿征联,上联是:“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而主考官给王安石出的联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两头巧对,成全喜事。

王安石中榜在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时已完婚,一生只有一位夫人吴氏,吴氏是位才女,娘家在临川(今江西抚州下辖)一个叫“乌石岗”的地方,与王安石同乡。王安石夫妻生活中极为严肃,一点不风流,甚至乏味。《王荆公年谱考略》称其“不溺于财利酒色”,连妾都不纳,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上便记有“王安石辞妾”的故事。

虽说王安石造“囍”属无稽之谈,但“囍”字存在浓郁的吉祥色彩是不争的事实。从汉字的演变来看,“囍”字的出现很可能受到了“喆”字的启发,“喆”字还写作“嚞”,“嚞”与“囍”更相似了。

过去,喜庆程度与“囍”相当且在使用方式类似的,是“禧”字,“禧”是“示”+“喜”,这是“见喜”。“囍”和“禧”都可以书于红纸或剪成图案贴于门上,门上贴“囍”,叫“双喜临门”;门上贴“禧”,则叫“开门见喜”。区别是,前者用于婚嫁,后者过年时张贴。

从民俗学角度来考察,贴“囍”字很可能与贴门神风俗有关,门神是一边贴一个。婚嫁时的门神是“喜神”,但喜神长什么样,早期并无具体形象,于是干脆在门两边各贴一个“喜”字替代,看起来正好是“双喜临门”。

再后来,民间还出现了“四喜临门”的说法,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了“四喜娃娃”年画:由4个孩童构成的图案,四个娃娃分别代表人生四件喜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人人都希望的吉祥字

五只蝙蝠围着寿字叫“五福捧寿”

圆形“壽”字寓意“圆满”

长形“壽”字寓意“长寿”

中国传统吉祥文化中,有“五福”一说,分别是“福”、“禄”、“寿”、“喜”、“财”。“五福”最早并不是将“福”字排在第一,而是“寿”字。

寿之吉祥与“寿星”有关。古人称长寿的老人为寿星,“寿星”本为星宿名,有东方苍龙七宿中“角”“亢”二星和“南极老人星”等不同说法。不论“寿星”是怎么来的,但长寿才有福气确为事实。正因为出于长寿永年的强烈愿望,古人以“壽”字为基础,创造出了一种吉祥图案。

“壽”,读shòu,是“寿”的繁体字。与“囍”不同,“壽”字图案都是依字体变化创作出来的。“壽”字图案在秦汉时期已经出现,当时瓦当的“猫头”上,已出现“延年益寿”、“延寿万世”这类吉祥字纹。最晚在宋代,已有“百壽图”问世。据清钱曾《读书敏求记·字学百壽字图》记载,南宋绍定年间,静江令史渭便曾于夫子岩(今广西永福县寿城境内)刻“百壽”。

“壽”字图案一般有两种样式,一是由100个不同字体的“壽”字,构成一个大“壽”字。再就是写出100个不同字体的寿字,构成一个大背景图案。总的特点是,每一“壽”的字体都不重样,称之为“百壽图”

明代时,“百壽图”已十分流行。据明朱国桢《涌幢小品》记载,当时御史张敩之的家中藏有一幅楷书“壽”字图,据说是其始祖留下来的,字高4尺7寸,“白文作别体,满百无一同者。”

除作“百壽图”外,民间还喜欢像“囍”字一样,单书“壽”字,也分长、圆两种,长者取“长寿”之意,而圆者讨“圆寿”、“团寿”口彩,其中以圆形“壽”字最为流行。

“壽”字纹多为祝寿时使用,在“百壽图”基础上,后来又创造出了“千壽图”、“万壽图”。此外,还常与其他吉祥图配合,如用5只蝙蝠围着“壽”字,取意“五福捧寿”;绘多只蝙蝠,叫“多福多寿”。如果用如意图案与“壽”搭配,则是“如意寿字团”。

最古老的吉祥字

武则天将“卍”定为“万”音寓意“吉祥万德”

“卍”与“囍”一样,本来也不是字,最早流行于古印度、波斯、希腊等地,原是一种宗教符号,是太阳或火的象征,为婆罗门教、佛教所使用。其中佛教徒最崇拜“卍”符,据传当年佛祖再生后,胸前曾隐现“卍”纹,“卍”字遂成为佛教的吉祥符。

“卍”,随着佛教一起传入中国。不仅在中国流行,目前亚、欧、非都在使用,有“世界上最古老的纹饰”之誉。“卍”是什么意思?梵语音译为“宝利靺蹉洛刹曩”,中文意思是“吉祥海云相”。生于公元344年的高僧、西域龟兹国经学家罗什将其意译为“德”,大唐高僧玄奘继承了这一译法。但印度高僧菩提流支于北魏永平元年(公元508年)来到北魏都城洛阳后,将其意译为“万”,意思是“功德圆满”。

崇佛的武则天称帝后,接受了菩提流支的观点,于长寿二年(公元693年)将“卍”定为“万”音。从此,中国人把“卍”字符称为“万”字符。此即《华严音义》中所谓:“‘卍’字本非字,大周长寿二年,主上权制此字,着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之所集也。”

不过,作为民间吉祥图案来使用的“卍”,和佛教徒要表达的愿望并不完全一样,寓意为“吉祥幸福”。而不同式样的“卍”,则有特定的寓意。如将“卍”字的四头加长,互相连在一起,取意“绵长不绝”。“卍”纹如果与“壽”纹一起使用,则构成了“万寿图”,表示“万寿无疆”。

“卍”字虽然是外来的,但在唐宋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广受喜爱。需要注意的是,“卍”为朝右旋转的状态,因为佛教中以右旋表示吉祥,比如佛家弟子致礼时,都是右绕佛身转三周。所以,“卍”字不能写反了,否则成了“ ”就不是吉祥图案而是希特勒设计的纳粹党旗上的LOGO了,它代表“争取雅利安人胜利斗争的使命”。

最本土化的吉祥字

“回”纹一笔到底头尾相连象征绵远悠长

“回”,大概是最本土化的一个吉祥字。在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中,由回字变化出来的图案是历史最悠久的图案之一。从现代考古出土物来看,在商周时期“回”字图案已作为纹饰,出现在当时的青铜器上。

“回”字纹原本并不是由“回”字变化出来的图案,而是因为图案的形态像“回”字得名。有一种观点认为,“回”字纹是在古代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基础上,变化出来的几何纹样。“回”字纹由单体回纹以间断排列的形式组成,有的回纹呈规矩的方形,有的为减笔式“回”纹,有的“回”纹以变形手法绘制,但都要求一笔到底。

“回”纹这种创作手法,与民间的“八吉”吉祥纹很相似。头尾相连,盘绕不绝,连绵不断。“回”读huí,其字本来就有长生轮回之意,回环不绝,象征绵远悠长,万世不竭,寓意“富贵久远”。在“花胜”吉祥图案上发展出来的“方胜”也是这样,两个相邻的斜方(菱形,单个似斜放的“回”字)一边要重叠相连,环环相扣。

“回”字图案一般用作边饰和底纹,使用也十分广泛。除了在青铜器、陶瓷、纺织品及建筑上使用外,明清时期家具上也流行“回”纹。而且,风格上也有新变化,由原来多为独立单体间断排列形式,变为一正一反两方相连结构,“回”纹边饰以两方相连为主。

再后来,笔笔相连、环环相扣的“回”字图案成主流,因为象征“富贵不断头”,在民间更受青睐。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标签

暂无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直升机接亲 为您服务